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,昭示着气温回升,万物萌动。
雨水代表降水开始,从这一天起雨量会逐渐增加,随着降水的增多,湿邪之气也会随之而来,湿气之中还会夹着“寒”,寒湿之邪最易困脾,同时湿邪之气很难去除,所以,雨水时节,在养生方面最需要强调的是“调养脾胃”,健脾利湿、疏风散寒是为首要。
唐代药王孙思邈言:“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。”
多吃蔬菜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,适当吃韭菜、香椿、百合、豌豆苗、茼蒿、荠菜、春笋、山药、藕、芋头、萝卜、荸荠、甘蔗等,忌吃羊肉、狗肉等食物。
宜食热粥逐寒湿,《千金月令》曰:“正月宜食粥”,民间更有“春天喝粥,胜似补药”,“雨水”前后服用养生粥对润和脾胃大有益处。
粥类素来有健脾利湿、养胃和胃的功效,《千金月令》提到“是月宜食粥,有三方:
一曰地黄粥,以补虚。……
二曰防风粥,以去四肢游风。……
三曰紫苏粥,取紫苏炒至微黄香,煎取汁做粥。
地黄粥、防风粥、紫苏粥等,最宜雨水时节食用。
养生粥
地黄粥
【材料】
粳米50g、生地黄15g、白糖适量。
【做法】
生地黄煎煮取汁备用,将粳米淘洗后,放入锅中,加入清水适量,置武火上烧沸,再用文火熬成白粥,趁热时加入地黄汁搅匀,加少许白糖。
【功效】
健脾益气,养阴生津。
防风粥
【材料】
粳米100g、防风15g、葱白2根。
【做法】
防风、葱白水煎取汁,去渣;另取粳米煮粥,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,煮成稀粥服食。
【功效】
祛风解表,散寒止痛。
紫苏粥
【材料】
粳米100g、紫苏叶15g、红糖适量。
【做法】
取紫苏叶炒至微黄香,煎取汁备用。以粳米煮稀粥,粥成放入紫苏汁,并加入红糖,稍煮即食。
【功效】
开宣肺气、发表散寒、理气宽中。
除上面三种粥以外,
还可以选择金橘山药小米粥、银耳大枣枸杞粥等。
金橘山药小米粥
【材料】
金橘20g、鲜山药100g、小米50g、冰糖(或白糖)适量。
【做法】
将金橘洗净,切片备用。山药去皮,切片,与金橘片及淘洗干净的小米一同入锅,加适量水,用大火煮开,改用小火熬成稠粥,加入白糖即成。
【功效】
疏肝健脾。
银耳大枣枸杞粥
【材料】
银耳50g、大枣6个、枸杞10g、冰糖适量。
【做法】
干银耳发开洗净切碎,大枣、枸杞放入锅内同煮粥,熟时加入冰糖。
【功效】
补脾养胃,益气生津。
养生茶
陈皮甘草茶
【材料】
陈皮5g、甘草5g
【做法】
将陈皮洗净,加甘草放置于杯中,倒入沸水冲泡,待水温适宜后饮用。
【适宜人群】
脾胃气滞,消化不良者。
【茶效】
陈皮理气、健脾、调中、燥湿化痰;甘草补脾益气、润肺止咳、缓急止痛。此茶可健脾胃、助消化。
春季养生茶
【材料】
玫瑰花3 g、菊花1g、枸杞3g、黄芪3g
【做法】
将玫瑰花、菊花、枸杞、黄芪放入杯中,倒入沸水冲泡,待水温适宜后饮用。
【适宜人群】
一般人群
【茶效】
玫瑰疏肝理气;黄芪健脾补气;枸杞子补肾益精、养肝明目;菊花清肝明目。此茶可疏肝提神解春困。
玫瑰茯苓陈皮茶
【材料】
玫瑰3g、茯苓3g、陈皮5g
【做法】
将陈皮洗净,加玫瑰、茯苓放置于杯中,倒入沸水冲泡,待水温适宜后饮用。
【适宜人群】
一般人群
【茶效】
玫瑰花性温味甘微苦,理气解郁、活血散瘀,能镇静、安神、抗抑郁、降火气、美容养颜、调节肝胆脾胃功能,促进新陈代谢;茯苓性味甘淡平,入心、肺、脾经,具有利水渗湿、健脾和胃、宁心安神的功效。陈皮味辛苦、性温,具有温胃散寒、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的功效。此茶可疏肝健脾、宁心安神、燥湿化痰。
通讯员/尹春方、段佐艳(治未病中心)
编辑/排版/赵丽华
核对/车建宏
审核/杨正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