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学领域中,有一些看似不起眼却极为恼人的病症,反复呃逆便是其中之一。它不仅让患者饱受身体上的不适,还可能对生活和社交产生诸多负面影响。而如今,超声引导膈神经阻滞技术为这一病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认识呃逆
呃逆是一个生理上的常见现象,俗称 “打嗝”,指的是膈肌不由自主地痉挛性收缩,致使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,造成声门突然关闭而发出的一种特殊声音。偶尔出现的呃逆,或许是由饮食过快、过饱、吸入冷空气等因素所引发,往往会自行消退。然而,倘若频繁发作,持续数小时、数天乃至更长时间时,就变成了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病症。其可能致使患者出现睡眠障碍、食欲不振、精神疲乏的状况,需干预治疗。
案例分享
近日,在我院超声科的一次常规住院检查中,遇到一位被呃逆病症困扰的患者,在做检查时患者频繁打嗝,痛苦之情尽显于脸。患者主诉:饱受呃逆病症折磨已有一周之久,急需迫切治疗。在和患者做了沟通和治疗介绍以后,患者决定采取超声引导膈神经阻滞治疗,在短短5分钟左右便顺利完成了超声引导双侧膈神经阻滞操作,操作完成后,患者持续不断的打嗝立马消失无踪,治疗效果立竿见影。
膈神经与呃逆的关联
膈神经是支配膈肌运动的主要神经。一旦膈神经受到刺激或功能紊乱的情况时,便极易致使膈肌产生异常收缩现象,进而导致呃逆的发生。因此,通过对膈神经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,就有可能打破呃逆的恶性循环,有效缓解膈肌痉挛的状况。
超声引导膈神经阻滞原理
超声引导膈神经阻滞技术利用了超声的高分辨率成像这一卓越能力。在实际操作中,医生借助超声仪器,能够清晰地呈现出颈部的解剖结构,精确无误地定位到膈神经的具体所在位置。然后,医生会根据专业判断,将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膈神经周围,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。这样一来,膈肌就不会接收到异常的神经信号,从而停止痉挛性收缩,达到治疗呃逆的目的。
超声引导的独特优势
精准定位:超声图像能够实时显示膈神经及其周围的血管、肌肉等组织,让医生可以精确地将穿刺针引导至膈神经附近,避免了对周围重要结构如颈动脉、颈静脉等的损伤,极大地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。
可视化操作:在注射药物的过程中,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屏幕清楚地观察药物的扩散情况,确保药物能够有效地作用于膈神经,同时也能及时发现是否有药物误注入血管等异常情况,以便迅速采取措施。
治疗过程解析
超声引导膈神经阻滞治疗前,医生会全面评估患者,涵盖询问病史、体格检查及必要实验室检查,排除其他致呃逆重疾并确定其是否适合该治疗。治疗时,患者取仰卧位,肩部稍垫高,头转对侧。医生先消毒颈部皮肤,涂抹超声耦合剂,将超声探头放于颈部相应位置寻找膈神经。确定穿刺点后,局部麻醉皮肤,再沿超声引导方向缓慢推进穿刺针至接近膈神经,回抽无血便注入适量局部麻醉药物。穿刺中患者可能有轻微刺痛或酸胀感,但一般都在难受范围内,整个操作十几分钟到半小时左右可完成。
治疗效果与后续护理
多数患者在接受超声引导膈神经阻滞治疗后,呃逆症状会得到明显缓解甚至立即停止。然而,由于呃逆的病因较为复杂,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。治疗后,患者需要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,以确保没有出现不良反应,如局部血肿、声音嘶哑(因喉返神经受影响)等。在恢复期间,患者应注意休息,避免剧烈运动和颈部过度活动。饮食上,宜选择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刺激性食物。同时,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诊,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并给予进一步的康复建议。
总之超声引导膈神经阻滞技术为反复呃逆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、有效的治疗选择。它以其精准、可视化的特点,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帮助患者摆脱呃逆的困扰,重拾健康与舒适的生活。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遭受反复呃逆的折磨,不妨考虑咨询专业医生关于这项技术的相关信息,或许它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。